发布日期:2024年3月21日
生效日期:2024年3月28日
FAQ
1.项目优势的介绍:
现有商业平台都是货架电商,像大卖场一样消费者主动登陆app选择商品,平台有各种促销方式上,但一般不对产品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做过多约束,而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相反,分布式商业的优势是把产品完全说清楚,通过去中心化商业信任方式,充分表达产品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所以,分布式商业环境下的商品并不一定需要商业广告和品牌,或各种成本高昂的商业背书(比如明星话语加持)来获取消费者信任;其次,平台采用售货员而非货架式电商的模式,由售货员针对消费者需求来介绍产品的真实与有效性,因此,商品能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
除此之外,售货员与产品供应商是多对多的关系,从而可以实现一种去中心化商业渠道的商业模式,即分布式商业的渠道是不收费的。
综上所述,分布式商业环境下的消费者,产品供应商的商业成本可以做的很低,而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多“看得见”,适合自己的性价比商品,这种看得见体现在商品质量的得见、商业成本的看得见,而且这种“看得见”,消费者自己是可以验证的。
2.平台盈利模式
参与分布式商业的产品供应商没有市场促销费和渠道费,也不一定必须要有商业广告,或品牌、市场销售队伍创建所需投入的销售资金。
分布式商业环境下,产品供应商需要支付的费用仅包括如下两项:首先,是固定比例的品牌共创服务费(不高于销售价格的9%),这部分费用是用于奖励交易信任基础数据的提供者(其中包括商业平台,商品专家和体验消费者),以及防止各商业协作方之间交易欺诈的技术服务;其次,售货员分销产品的销售提成(不高于销售价格的12%)。
上述费用,只有在销售周期全部完成时产品供应商才实际支出,即分布式商业的产品提供商没有预先支付销售费用的风险。
除此之外,分布式商业的商业平台,可以收取商品专家、体验消费者和商品推荐者(售货员)一定的年度服务费。
3.分布式商业的商业信任逻辑
1)商业信任评判依据:产品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真实性:产品发布的参数是否完整、真实可信?
有效性: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与监管法规?
2)商业信任必须的基础数据
商品专家创建的商品模型,包括参数模型、检测模型与使用评价模型三部分。
体验消费者购买商品,依据上面三个模型进行体验,形成的体验数据。
3)销售过程:商品推荐者(售货员)依据海量的产品参数、体验数据和商品模型知识,选择最适合的产品推荐给消费者。
4)分布式商业是通过利益博弈机制来保障商业信任的,具体的商业信任逻辑与博弈要点如下:
-平台必须的最低信任要求:商品符合国家要求,即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可公开的参数越多,商品可信的几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同一产品体验消费者越多,商品可信的几率越高;反之就越低。
-平台的共识机制可以保障,最真实的体验消费者可以获得高额的商业利润,而不真实的体验消费者即使付出了很大成本,也不一定会有收益。
-平台公开的商品知识、产品数据与推理逻辑足够消费者自己验证商品的真实与有效性。
-分布式商业各协作方(商品专家、体验消费者、商品推荐者)只能直接从消费者获得商业利润。
4.分布式商业信任逻辑的通俗理解
1) 分布式商业商品价值评估与质量保障的程度是由商品知识决定的,即商品知识是决定商品价值评估与质量保障的核心因素。
2) 分布式商业的质量评估与质量保障并不依赖某些人,某些机构的主观知识,而是综合了所有参与者的商品知识计算出来的,最大程度地去除了可操纵因素。
3) 现有商业平台仅要求商品质量达到所在国法规和标准的最低等级,即满足现有体系下产品质量认证与检测程序即可,但这只是商品上市销售的必要条件,而不代表真实的质量水平。
4) 分布式商业商品的价值评估与质量保障则取决于商品对各国产品标准与监管法规的遵从度,商品质量的决定性条件是:对法规标准的总体遵从度越高,参数披露率越高,体验消费者越多,可见的质量可靠程度就越高。
5) 分布式商业平台披露的商品数据足以让所有具有理性判断力的消费者自己验证商品的真实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