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主导逻辑 · 价值共创· 商业分销

减法商业

  • 商业的本质是商品内涵的独特性服务(使用价值)的交换,这种独特价值来源于个体对知识等资源占有和运用的差异化,从而形成社会化的分工协作;大规模社会协作与商品交易的实现有赖于建立一种可扩展的秩序,这种秩序的核心是形成各协作方之间的有效信任机制。
  • 我们主张以消费者为中心,重视消费者实际拥有商品服务的体验,供应商、商品专家、体验消费者和售货员运用各自的专业技能和局部商品知识围绕商品服务进行价值和品牌共创;数字化商品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协作各方之间的商品信息对称,去中心化的区块链技术则保证了信息记录与传递的客观有效性,从而构建了超越人为因素操控与影响的信任体系。
  • 因此,减法商业是由中心化的商品交易和去中心化的交易信任两部分程序组成。我们认为,商品交易在中心化的程序(WEB1,WEB2)中实现效率更高,而交易信任在去中心化(WEB3)的架构中实现更公平,成本,最更低,这种结合了效率、成本与公平性的商业平台极有可能是人类社会最终极的商业形态。
  • 综上所述,减法商业是由供应商、商品专家、体验消费者、售货员、分销商与消费者等个体,基于各自局部知识,在区块链技术的管理下分工协作,共同组成去中心化自治商业社群(DAO)。依靠社群这种指数级的裂变,实现商品价值和品牌的快速传播,并触达到所有消费者,而这种记录DAO社区工作量证明、具有底层商业交易信任价值的唯一度量衡“Token”,极有可能成为一种非国家主权性质,可跨越国界的加密数字货币。
分布式商业协作系统

    有 & 无

  •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庄子 · 逍遥游》:无用者,正所以为大用也;有用者,其用有尽,无用之用,其用无穷,故能成为大用。
  • 减法商业里,我们可以把“有”(或”有形“)对应为商品实物,有了这个实物,我们就有了实物商品的功能以及带来的便利,但只有能运用这个实物,才能真正享受到商品的“无”的价值,这个“无”(或”无形“)就是我们减法商业中提到的“服务”,即服务主导逻辑中描述的“服务”。在这里,商品实物的“有”,仅仅是这个服务的载体,而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这个商品能否带来商品使用价值的这种“服务”,即“无之以为用”。
分布式商业协作系统

商品主导逻辑&服务主导逻辑

  • 服务主导逻辑(SDL)是一种重新定义经济交换基本性质的思维方式和框架。 它声称服务,而不是有形产品,是现代经济中交换和价值创造的主要基础。 这与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GDL)有很大不同,传统的商品主导逻辑将产品视为核心经济驱动力。
  • SDL 最初由 市场营销 学者 Stephen Vargo 和 Robert Lusch 在 2004 年发表了题为“营销的新主导逻辑”的开创性文章。此后,它在学术界和商界都获得了关注,导致组织的处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市场营销 和价值创造。服务主导逻辑表现出几个与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观点不同的关键特征:
  • 1. 以顾客为中心: SDL 将客户置于价值创造流程的中心。 它鼓励组织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和体验。
  • 2. 协作: SDL 促进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的协作。 它不是单向交易,而是促进持续的参与和共同创造。
  • 3. 动态和自适应: SDL 承认市场的动态本质,并鼓励组织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 4. 整体: 它鼓励组织提供超越产品并涵盖服务、体验和关系的整体解决方案。
  • 5. 长期方向: SDL 倡导与客户建立长期关系,关注客户终生价值而不是一次性交易。
分布式商业协作系统

    凯恩斯 & 哈耶克

  •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是20世纪最重要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主要思想涵盖了政治哲学、经济学和法律哲学等领域。
  • 知识分工:哈耶克认为,劳动分工的本质就是知识分工。千万年来,每个人都在自发地运用零散的、独有的、不可言说的知识,以价格为唯一信号进行分工交易,并促成人类的进步与繁荣。
  • 扩展秩序:哈耶克指出,人类社会中的个人、企业与国家,以及观念、伦理和制度,一直处在激烈的竞争中。人类无法预知什么是真正的“优秀和正确”,只有通过充分竞争,“优秀和正确”才可能脱颖而出,并且繁衍扩增。扼杀公平竞争的社会,就是在扼杀自己的未来。
  • 最大智慧是人类个体局部知识的协作: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体现的是其局部知识,那么,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就是寻找和发现一个能让所有人的局部知识自由协作的、可以扩展的秩序。
分布式商业协作系统

信息不对称 & 信息对称

  •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 信息不对称这一现象早在70年代便受到三位美国经济学家(G.Akerlof乔治.阿克罗夫,M.Spence迈克尔.斯彭斯,J.E.Stigliz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的关注和研究,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现在看来,信息不对称现象简直无处不在,就像周身遍布的各种名牌商品。按照这一理论,名牌本身也在折射这一现象,人们对品牌的崇拜和追逐,从某种程度上恰恰说明了较一般商品而言,名牌商品提供了更完全的信息,降低了买卖双方之间的交易成本。这一理论同样也适应于广告,在同质的情况下,花巨资广而告之的商品因为比不做广告或少做广告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所以它们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
分布式商业协作系统

    WEB1,WEB2 & WEB3(区块链)

    中心化 & 去中心化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Web3概念是由以太坊联合创始人、Polkadot创始人Gavin Wood于2014年4月提出。用一句话来解释Web3,Gavin认为Web3的核心理念是“lesstrust,more turth”(少一些信任,多一些事实)。
  • 基于去中心化网络的Web3将彻底改变经济系统,改变产品的交付和消费方式,改变企业运作、组织协同和个人工作的方式。互联网这个巨型数据交换网络正向着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生态系统演进,在这个系统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中心,个人创造的价值可以通过代币的形式进行交换,使得价值更好地回归个人,而不是被中心化的平台所掠夺。
  • Web3的核心创新之一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分布式共识,其愿景是把共识数字化、编码化、去信任中介化,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与陌生人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而不需要依赖任何中介或中心化机构,加密货币是这种技术的初步应用,而Web3的愿景在于用同样的技术基础来变革其他形式的人类互动。
  • DAO是基于区块链核心思想理念衍生出来的一种组织形态,由达成同一个共识的群体自发产生的共创、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行为,是区块链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之后的附属产物。
  • 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组织形式不同,DAO鼓励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按照创始准则对参与者进行奖励。传统组织需要不同层级成员之间的高度信任,而DAO的核心规则和治理由智能合约进行,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阅该代码。
分布式商业协作系统
×